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| 继续访问电脑版
导读

幼升小 数学思维应该如何培养?

1
回复
1258
查看
[复制链接]

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

5

主题

5

帖子

145

积分

注册会员

Rank: 2

积分
145
发表于 2021-1-29 14:51:30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家里的小朋友准备升小学了 很担心他不能跟上小学的课程 怎么样提前锻炼他的数学思维呢?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555

主题

550

帖子

4332

积分

管理员

Rank: 9Rank: 9Rank: 9

积分
4332
发表于 2021-1-29 14:58:17 | 显示全部楼层

学习数学不是练习数数字、背口诀,而是锻炼数学思维,更加关键的是,数学启蒙体现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。

今天谈一下幼小衔接的数学能力如何培养。

接近上小学了,不少幼小衔接班都开始教计算了。然后不少小朋友都会走上我们当年学习的老路,就是让孩子背诵口诀。

这个不是不行。

但是,学龄前的启蒙最怕的就是,还没正式开始学习数学就让孩子讨厌数学了,幼小衔接也不例外。

脱离运用,枯燥的背口诀,我们成人都不喜欢,更不要说孩子了。

那不妨换个思路来看看,下面介绍三个“数学思维”启蒙方法让孩子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,并爱上学数学。

一、进位制乘法的“拆分”“合并”

数学思维有一个核心精髓,就是数字是可以拆分和合并的,是早期儿童数学课程中很重要的一点,也是很多“死记硬背口诀表”的家长们忽视的。

只能死记硬背公式,却做不到“玩”数学。那什么意思呢?我来举几个例子帮助大家理解。

比如数字25,如果我们拆解数字,那么我们就知道这个“25”里面藏着一个隐藏数字20,而且数字是可以有不同的拆解和合并的方式。

为啥理解这点很重要呢?

这会颠覆很多运算技巧,也会让我们觉得数学很好玩。

比如13×16,我们通常的解题方式就是做进位制乘法,如果我们眼里的数字都是可以合并和拆分的,可以变成下面这样的图例:

很多人也许会说,怎么看上去更加麻烦呢?这是因为我们的头脑已经更加接受口诀背诵了。

但试想对一个孩子来说,枯燥背诵有趣还是这样涂涂画画,告诉孩子“数字是魔术”更加好玩呢?如果一个孩子经常这么“玩”,他的数感就会很好,更加复杂的三位数、甚至四位数的计算都会觉得很容易。

对于幼小衔接的孩子来说,这样的方法可以培养数感,打好基础,真正理解数字的含义,而不是死记硬背。

二、“10”框架

既然是拆解合并数字,日常生活中多鼓励孩子拆解数字,比如“7”, 可以是1和6,2和5, 也可以是10去掉3, 9去掉2。

这样的拆解合并,其实就是在引入“加号、减号”的概念,加号就是“和”,减号就是“去掉”。

比起一本正经的教,这会有趣很多。要告诉每一个孩子“数学有魔法”。每个数字都是有魔法的,它们可以变身好几个,比如7可以变身为2和5,10可以变身为1和9。

孩子只要感兴趣就会不断地练习,“数学思维”也慢慢地在孩子脑海中搭建成功。

画一个10框架的格子,然后根据数字把图形填进去,可以是按照顺序填7,也可以填满10,然后去掉3个,这就是拆解和合并的图像表示方法。

这样非常直观,让孩子看到数字的代表含义,也是在强化之前的“一一对应”概念。先从这个入手,熟练了就可以脱离图片,直接脱口而出了。

三、凑10法

拆解合并运用熟练后,大部分孩子对于10以内都会觉得相对容易,一旦到了两位数的加减法就会觉得难。

不要强迫孩子多背诵口诀,肯定会伤害学习动力的。强迫背诵的口诀,孩子对它的印象仅仅是一句话,并没有形成数学思维,更没有理解口诀的含义。

举个例子,16-8=?这时提醒孩子,8是2和6, 16是10和6,那么可以先把6去掉,然后就是10减去2了。



对孩子最不负责任的评价就是:“这个孩子数学成绩不好,要再努力一点”。

“成绩不好”只是结果,不管老师还是家长需要更加明确地指出,这个孩子导致学习成绩不好的原因是什么。

归根到底,教会孩子“怎么学习”才是教育的关键,而不是死记硬背多少口诀、公式。


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
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帐号?立即注册

x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QQ- Archiver-手机版-小黑屋- 欢乐树少儿英语启蒙资源论坛 |网站地图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 Licensed© 2018-2021 Joyfullmom.com  欢乐树  版权所有 京ICP备20024961号 | 业务许可证:B1.B2-20140071

中国互联网诚信网站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可信网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