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dmin
|
英语启蒙过程中,阅读方面可不能一味地精读而忽视泛读哦
把阅读分成精读和泛读,有助于我们分清课内和课外的重点。精读的特点是篇幅短,不会的单词较多,而且有一定的语法教学、语篇教学目的。而泛读,一个特点是内容量大,一个特点是不会的单词少,学生可以自主阅读,实现快速阅读。
我推荐的做法是把精读交给教材、交给老师。家长最应该关心、最应该做的是让孩子在课外大量泛读。
http://5b0988e595225.cdn.sohucs.com/images/20190808/f6ee3cc3c3344d2e934efcc57f98bd0e.jpeg
教材里的文章是为精读专门设计的。精读课程,要有"读前"的引入,处理词汇,"读中"的学习、提问和讨论,"读后"的练习。通常还要用练习册来检验学习成果。也就是说,需要学习词汇、句式、文章结构、阅读策略(如何推断 作者意图,如何从上下文猜测生词的意思……)、阅读理解,甚至口语和写作,这些都是精读课要涉及的内容。有经验的老师也可以选用分级读物或原版小说作 为精读材料,但由于分级读物、小说需要自己设计课程和相关练习,这不是一般老师能驾驭得了的,更不是普通家长能操作的。我觉得最好的方式,就是把精读交给有专业教师的课堂。
http://5b0988e595225.cdn.sohucs.com/images/20190808/a1507e15866c413fa0ed091196b51c65.jpeg
泛读的目的与精读完全不同。如果说精读的目的是"学得",那么泛读的目的就是"习得",让孩子通过大量、快速阅读自己感兴趣的图书,在关注意义的同时, 隐性地习得词汇和语法。有研究说,一个词汇,学习者要在不同的文章中看到5-16次,才能真正记住这个词,真正会用这个词。"二语习得论"认为,泛读要贯彻的原则是自由自主阅读,持续默读,材料要大量、有趣、可理解,每页不能超过5个生词,不用查词典。学习者自己选择材料,按自己的速度阅读。读后不提问,不考试,没有任何压力,只要读就行。
分级读物和小说一般是用来做泛读材料的。分级读物中有一些是专门用来训练拼读的拼读读物,有一些是教材的补充阅读材料,还有一些是以语言难度来分级的分级读物。很多大出版社都有整套的按年级分级、既有故事类也有自然科学和社科类的读物。这种分级读物内容取材上非常广泛,词汇和语篇难度根据级别递进,篇幅上从单句到段落递增,非常适合作为泛读材料来使用。很多章节小说也是成系列的,内容非常吸引孩子,在网上能查到这些小说的各种分级信息,适合读过分级读物之后的孩子继续展开章节书的泛读。
http://5b0988e595225.cdn.sohucs.com/images/20190808/d7233ce4b74a4bf784105588adf35030.jpeg
泛读就是让孩子做主,全凭孩子的兴趣走。有的孩子对喜欢的书百读不厌,有的孩子即使是喜欢的书也就读一遍,第二遍时就没兴趣了。这都可以根据孩子的情况灵活处理。
泛读就是为了让孩子感兴趣,多读,快读。如果在孩子读的时候,家长一会儿叫朗读,一会儿让查词典,一会儿又要回答问题,孩子的兴趣可能就被搞没了。所以,在家泛读的时候,家长切忌插手,不要把泛读搞成精读。
家长最应该做的,是做泛读资源的提供者。搞清楚自己孩子的阅读级别和兴趣爱好,不断地把合适的好书推荐给孩子,做好记录,给予鼓励,关注孩子在每个级别停留的时间,及时调整书的难度,不动声色地为孩子铺就一条不断进阶的课外泛读之路。
http://5b0988e595225.cdn.sohucs.com/images/20190808/54c9abc3303547ebb23ef4988f8bfddc.jpeg
最后,我推荐,根据"习得"大于"学得"的原则,把精读和泛读的比例掌控在20%:80%。在课堂上精读占20%,在课外泛读占80%。
最后发表:
admin@
2021-10-21 10:30
506
0
2021-10-21
|
|
|
|